
芬太尼在美国引发的危机越发严峻。这种本应用于止痛的合成阿片类药物,却被滥用成了致命的杀手。根据2024年的数据显示,美国因药物过量死亡人数已突破8万,其中超过一半的死亡与合成阿片类药物有关,而芬太尼是罪魁祸首。尤其是在费城等一些城市,街头充斥着因过度使用芬太尼而变得身体畸形的流浪汉,社会问题愈加严重,民众苦不堪言。
美国的医疗体系一直存在漏洞,医生轻易开出止痛药处方,药企赚得盆满钵满,而政府监管松懈。这种乱象让普通民众对药物不以为然,结果很多人一旦上瘾,就无可救药,甚至丧命。医药代表更是煽动医生开更多药方,而政府虽然知道问题的根源,却始终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根本改变,问题在政客的口头表态中成了政治秀,未能引起应有的关注。这一切归根结底,都是美国自身监管松懈、药物需求旺盛、市场监管失控的结果。
展开剩余85%中美两国在禁毒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,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。中国一直对毒品实行严格管控,从未向北美出口过芬太尼类药物,这一点在2025年3月12日的国家药监局声明中再次强调。2024年6月,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与美国官员会面时指出,芬太尼并非中国制造的祸害,但中国出于人道主义愿意提供帮助。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美国只占全球人口的5%,却消耗了全球80%的阿片类药物,这一数字颇具讽刺意味。
美国各州的毒品政策不一,某些州已经将大麻合法化,政策的不统一使得毒品问题愈加难以管控。特朗普在上台之前就曾频繁提及芬太尼问题,指责中国,并以此为由加征关税。2025年,他再次提出加税20%的方案,中方则回应称“加就加呗”,直言这不符合合作精神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和驻美大使馆刘鹏宇都曾表示,美国应当面对问题的根本所在,而不是将责任推给他国,损害两国合作。
2025年7月16日,特朗普签署了《全面遏制芬太尼贩运法案》(简称HALT芬太尼法案),将所有与芬太尼相关的物质永久列为一级管制药物,非法贩运者将面临最低10年的刑期。签署现场,特朗普举起了15岁少年韦斯顿的照片,这个孩子因误服掺有芬太尼的假药而失去了生命。韦斯顿的母亲安妮·方德在场,特朗普表示相信中国会对制造和运输芬太尼的人判死刑,并提到关税政策是针对中国的惩罚,认为中国提供了大部分芬太尼的原料,之后由墨西哥加工,最终流入美国。特朗普强调,这一法案的签署将拯救无数生命,并指出边境管控至关重要。受害者家属纷纷发声,像格雷戈里·斯万,他的儿子德鲁也因芬太尼失去生命,因此成立了宣传团体,推动学校开展禁毒教育。另一位家属杰姬·西格尔也讲述了自己因芬太尼失去女儿和妹妹的痛苦,并感谢特朗普的措施。
签署法案之前,特朗普就提到过与中方讨论过死刑的事情,但2020年选举的变数打乱了计划。他批评前政府的政策让芬太尼危机愈发严重,边境的漏洞让毒品涌入美国。该法案的通过,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初期的重大举措,体现了他对芬太尼危机的重视。特朗普重申了关税的目的,认为中国应为芬太尼的供应链负部分责任。
尽管2024年芬太尼的死亡人数较前一年有所下降,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,特朗普的承诺并未直接改变中国的法律,然而,两国的禁毒合作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加强。中国在2025年7月17日的回应中,外交部再次强调,芬太尼危机是美国的问题,关税并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伤害了两国合作。中方重申会继续在人道主义精神下提供帮助,但美方需要从国内管控着手。
这起事件不仅对美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波动。美国的芬太尼问题根源在于医疗和监管的漏洞,药企推销药物、医生随意开方、患者一旦上瘾便转向黑市。仅仅依靠签法案的方式远远不够,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处方监控、推广纳洛酮等解药的使用。许多受害者家属,如安妮,积极参与禁毒宣传,并推动学校开展禁毒教育。签署法案后,一些媒体并未大力报道,且共和党内部也抱怨主流媒体对这项举措缺乏足够关注。尽管芬太尼的死亡率有所下降,从8万降至5.24万,但专家担心特朗普削减联邦预算可能会逆转这一进展,许多反毒组织因缺乏资金而无法继续开展街头解药发放等工作。
从外部来看,中美关系本已紧张,经过多年贸易战的冲突,特朗普加关税称是为了惩罚中国,但中国方面坚称自己从未出口过芬太尼,早在2019年就加强了对芬太尼原料的管控。2025年7月17日,特朗普在记者会上改口,称中国在控制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出口方面做了很多努力,对美国的禁毒工作提供了帮助。
然而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则强调,美方应该面对事实,平等对话。中国在管制芬太尼原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,并成功破获了不少涉毒案件。特朗普提到中国可能判死刑的言论,实际上在中国针对毒品犯罪早有相关法律,并不新鲜。专家对此表示,单纯依靠死刑可能无法遏制芬太尼的传播,因其主要的需求市场在美国。
整体来看,芬太尼危机暴露了美国毒品问题的深层次复杂性。芬太尼的供应链涉及中国原料、墨西哥加工,最终流入美国,单靠任何一国都难以彻底解决问题。特朗普的做法是通过强硬的外交手段和加关税的方式向中国施压,然而,这种方式可能适得其反,影响两国的禁毒合作。中国则继续强调,责任在于美国的需求和监管问题,不能一味甩锅给其他国家。两国的禁毒合作有一定基础,但在政治干扰下,很难顺利推进。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推出这一法案,显示他在优先考虑边境控制和毒品问题,但最终能否落实效果,还需看执行情况。芬太尼危机已经夺去了无数年轻人的生命,造成了家庭破碎和社会成本的提高,解决问题必须从教育、医疗改革和国际合作入手,单纯依赖立法和关税是不够的。
更深层次的来看,美国的毒品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,从鸦片战争到今天,阿片类药物泛滥一直是美国的顽疾。上世纪90年代,药企推销奥施康定等止痛药,医生开方过多,导致大规模的上瘾潮。之后芬太尼成为了替代品,它不仅便宜,而且效力强大,导致街头泛滥。2024年,美国的药物过量死亡人数高达8万,比车祸和枪击的死亡人数还要多。特朗普的第一任期通过修建边境墙、增加边境巡逻等方式抓捕了不少毒品走私者,但毒品依然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。2025年,特朗普再次宣布进入紧急状态,实施了一些与芬太尼相关的政策,试图进一步应对这一危机。批评者认为,特朗普过于夸大了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中的作用,事实上,很多原料是通过合法渠道进入美国的,而问题的根源在美墨边境的走私现象。
从中国的角度来看,中方始终保持严格的管制,并且在2025年3月声明中重申从未向北美出口芬太尼。同时,中国外交
发布于:天津市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