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一类上级特别受下属爱戴:自己承担责任,下属有功也归他们。梁兴初就是这样一位典型领导,他总是尽力保护部下,下面出错从不推诿,总是自己扛起主要责任,顶着上级的压力和责罚。
梁兴初去世后,曾在援朝战争中担任他手下师长的杨大易,在老首长的灵位前痛哭流涕,泪水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。杨大易边哭边说:“老军长,当年您受的骂,全是因为我。”之所以如此悲痛,是因为在援朝战争中38军首次作战失利,他负有主要责任。然而,当时梁兴初硬是一个人承担了责任,顶着上面的批评和质疑,这份担当让杨大易铭记三十余年。
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中,志愿军主帅彭德怀抓住敌人轻敌的机会,下令38军从熙川方向穿插,切断敌军后路,配合39军和40军围歼敌人。接到命令的当晚,梁兴初对38军的几位军级领导强调:“这是出国的第一仗,一定要打好。”38军部署为:112师迂回到熙川以东,切断敌人后路;113师主攻;114师作预备队。
展开剩余59%112师在行动途中获取的情报显示熙川有上千名北朝鲜军,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南朝鲜军营。错误情报导致112师行动谨慎,上报军部请示作战方案,同时天气恶劣,使得38军既错失击溃敌军的机会,也未完成切断敌人后路的任务。彭德怀得知情况后非常气愤,责问参谋长:“敌人为什么能这样撤退?”虽然38军尽力作战,但因迟滞未能完成任务。
梁兴初明知112师情报失误,又因部队行动缓慢影响战果,他严厉批评了杨大易,并要求尽力弥补,但在向上级报告时,他没有推卸责任,把失误归于自己,详细说明38军的部署和考虑。开总结会时,彭德怀训斥梁兴初,现场气氛紧张,但梁兴初毫不推卸下属责任,只请求上级不要连累38军。
事后,彭德怀与邓华散步时说:“我打了一辈子仗,只懂一件事:打仗不是儿戏,要精心策划,周密部署。指挥员多尽一分心血,战士就能少流一分鲜血。”
这件事没有简单的对错,关键是领导与部下之间的信任与担当。梁兴初既严格批评,也保护部下,这种爱护与责任感让他深受下属尊敬,而彭德怀的严格和智慧,使大家在战场上能够打胜仗。
发布于:天津市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